三亿体育官网-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淬自信 赛场砺自强

在刚刚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,一位身形矫健、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吸引了三亿体育官网全场目光,他就是来自江苏的姜鑫瑞,年仅11岁却已捧起个人赛金牌,当银色面罩被掀开的刹那,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“每一次比赛都让我更相信自己,”姜鑫瑞擦拭着额角的汗水说道,“站在剑道上,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。”

初识花剑 结缘白衣
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,当时七岁的他在体育频道偶然看到一场击剑比赛,立刻被选手们优雅的动作和闪电般的交锋所吸引。“那像是一场舞蹈,又像是一场博弈,”他回忆道,经过再三请求,父母终于同意带他去体验击剑课程。

起初的训练并不轻松,手持比自己手臂还长的花剑,穿着厚重的击剑服,重复着基本步伐和刺击动作,这对一个孩子而言无疑是枯燥的,同期开始学习的十几个孩子中,陆续有人放弃,但姜鑫瑞却坚持了下来。

“我喜欢那种专注的感觉,”他说,“当手持剑站在剑道上,整个世界都安静了,只剩下你和对手。”这种超乎年龄的专注力,让教练张启明早早注意到了这个孩子。“很多孩子开始是被击剑的帅气吸引,但能忍受训练枯燥的并不多,鑫瑞不同,他眼睛里有一种光,那是真正热爱才会有的光芒。”

赛场成长 自信淬炼

去年春季的华东地区邀请赛,是姜鑫瑞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当时年仅10岁的他首次参加正式比赛,止步十六强,赛后,他独自在更衣室坐了许久。

“那场比赛我太想赢了,结果动作全都变形,”姜鑫瑞坦诚道,“后来教练告诉我,击剑比的不是谁更凶猛,而是谁更冷静。”这次失利没有击垮他,反而让他对击剑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
随后的半年里,姜鑫瑞调整了训练重点,不再单纯追求技术动作的完美,更加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,他学会了在压力下控制呼吸,在劣势中保持耐心,在关键时刻果断出击。

今年三月举行的省运会预选赛中,姜鑫瑞迎来了突破,在半决赛的关键时刻,比分落后、时间所剩无几,他连续三次精准刺击,逆转取胜,那一战后,队友们开始称他为“逆转王”。

“比赛给了我太多课堂上没有的东西,”姜鑫瑞说,“每一次站上领奖台,我都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强大,这种自信也会带到学习中,让我不怕难题,不怕挑战。”

孤身作战 独自担当

击剑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运动,尽管有教练指导、队友鼓励,但一旦戴上护面走上剑道,选手便真正成为了孤军奋战的勇士。

“裁判喊‘开始’后,你能听到的只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,”姜鑫瑞描述着比赛时的感受,“那一刻,没有谁能帮你,所有决定都要自己做出,所有后果都要自己承担。”

这种孤独感对成年人尚且是考验,更何况一个孩子,姜鑫瑞的母亲坦言,最初很担心儿子无法承受这种压力。“看着他小小的身影独自站在偌大的赛场上,我的心都揪着,但慢慢地,我发现这种经历让他学会了独立和担当。”

这种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意识,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姜鑫瑞的生活,在学习中,他变得更加自主,不再依赖父母的督促;在生活中,他学会了处理与同学的关系,解决遇到的困难。

“击剑教会我,无论准备多么充分,最终都要靠自己完成那关键一击,”姜鑫瑞说,“这就像考试,老师可以教你知识,但走进考场的那刻,只能依靠自己。”

平衡之道 学业兼修

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,姜鑫瑞面临着学业和训练的双重压力,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:周一至周五白天正常上课,下午放学后训练两小时,周末则全天训练。

“时间确实紧张,但我已经习惯了,”他笑着说,“在去训练的路上背课文,在训练间隙完成作业,这些我都驾轻就熟。”令人惊讶的是,尽管投入大量时间在击剑上,姜鑫瑞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

班主任李老师评价道:“鑫瑞有着超乎常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专注度,课堂上他总能迅速掌握知识点,效率非常高,更难能可贵的是,击剑培养了他的韧性和抗压能力,这种品质在学习中也十分宝贵。”

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淬自信 赛场砺自强

未来展望 剑指高峰

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淬自信 赛场砺自强

谈及未来,姜鑫瑞的眼睛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“我的梦想是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,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上。”但他也清楚,这条道路充满挑战。

教练张启明认为,姜鑫瑞拥有成为优秀击剑运动员的潜质。“他的特点是心理素质好,关键时刻敢于做动作,这是天赋,也是通过一次次比赛磨练出来的能力,不过前路还长,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。”

下个月,姜鑫瑞将参加国家少年击剑集训队的选拔,如果成功入选,他将有机会接受更系统的训练,参加更高级别的赛事。

“我知道竞争会越来越激烈,但我不害怕,”姜鑫瑞握紧拳头说道,“因为击剑已经告诉我,只要相信自己,全力以赴,就没有什么不可能。”

从那个被电视中击剑选手吸引的七岁孩童,到如今站上全国冠军领奖台的少年,姜鑫瑞在一次次交锋中不仅提升了剑术,更收获了超越年龄的自信与独立,那条长14米、宽1.5米的剑道,已成为他成长的缩影,见证着一个击剑小明星如何一步步向着更高目标勇敢前行。

标签: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返回顶部